公園的緣由

公園的緣由  
History and Development

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〝世界遺產〞(World Heritage),也被稱為〝美國國家公園的冠上明珠〞,是落磯山脈北段的一塊高原,位於蒙大拿、愛達荷、懷俄明三州交會處,橫跨「大陸分水嶺」(Continental Divide),總面積8,889平方公里(約台灣面積的1/4),最低海拔5,000英呎,最高位在南邊境上的「老鷹峰」(Eagle Peak),海拔11,358英呎。

黃石公園激發了世界各地遊客的敬畏感。紐西蘭和冰島以間歇泉而聞名,但黃石公園的噴泉在全世界是最多的。黃石公園原是一座火山地形,大約在2百萬年前、1百30萬年前和64萬年前,這裏發生了巨大的火山爆發,最後一次的爆發噴湧出了近1千立方公里的岩屑,又經黃石河流的濤浪侵蝕,冰河時期的沖積及地殼變動的震駭,使得黃石公園得以「大峽谷」及「火山地形」景觀聞名,其中又以「間歇泉」為著。 引發火山爆發的岩漿炎熱仍然是公園的間歇泉、溫泉、噴氣孔和泥沸泉的動力,公園現在的中央部分塌陷,形成了一個56 × 72公里的火山口或盆地,而黃石公園的大峽谷 (Grand Canyon) 能讓我們窺見地球的內部:其瀑布突出了熔岩和溫泉區的界限。崎嶇的山脈與公園的火山高地相連,讓人眼醉心醉,除此之外,還有崎峻的山嶽,

濃密的森林,深冷的湖泊,湍急的河流及濤瀉的瀑布等,地質多樣。而豐富的野生動物,也是黃石公園特色之一,黃石公園的野生動物包托野牛、麋鹿、大灰熊和黑熊、野天鵝和黃石殺手鱒魚。植被類型從北入口附近的近沙漠植被到渥士伯恩山 (Mount Washburn)上的亞高山草地和森林。海灘松 (Lodgepole pine) 覆蓋了公園60%的面積,構成了公園80%的森林區域。 一萬一千年前,黃石公園原是印地安人的狩獵區,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歐洲移民人潮的湧入,印地安人逐漸遷移沒落。西元1807年,隨著路易斯與克拉克探險隊的遠征,第一位進入黃石公園的白人約翰‧科特爾 (John Colter) 的探勘,從此才揭開黃石公園的神密面紗。當科特爾向他的朋友描述自己看到的黃石地熱奇觀,卻沒有人相信他,並被戲謔為〝科特爾的地獄〞,這個名稱後來也被用來稱呼「黃石國家公園」。 而其歷史也充滿了傳說,毛皮獵人如吉姆.布裏傑 (Jim Bridger) 和奧斯本.拉塞爾 (Osborne Russell)、探險家、勘測員、攝影師和藝術家。1870年,經蒙大拿州的四位探險家實地探查記錄,探險家賀吉斯 (Cornelius Hedeges) 認為說:「這塊區域不應該屬於任何一個人所有!」,以致力促使黃石公園成為國家公園。威廉姆.亨利.傑克遜 (William Henry Jackson) 的照片和湯現斯.莫倫 (Thomas Moran) 的繪畫素描影響了國會。1872年,美國國會通過黃石公園成立自然及野生動物保護區法案,誕生〝世界第一座國家公園〞,但伐木及捕獸等違法行為並未停止。因此在1886年,聯邦特派陸軍騎兵團駐紮園內。 公園的名稱是從 Minnetaree 印地安人的文字 mi tsi a-ad-zi 由來的,而 mi tsi a-ad-zi 本身就是黃石河 Yellow Rock River的意思。直到1916年,美國成立「國家公園管理局」(National Park Service),黃石國家公園才名正言順為公眾所享有的休閒地。